『《追憶似水年華》,這部作品細膩刻畫出19世紀末、20世紀初的法國上流社會和文人雅士,從單純地描寫人類社會轉向對人類心理情緒的分析,完成了在文學作品中對人類情感的第一次成熟地剖析,開「意識流」小說之先河,成為文學史上新的文學形式發軔的標誌。作品的總體構架是敘述者對所經歷的往事的回顧,而這種回顧是與遺忘的一種抗爭。』
--維基百科
這是對《追憶似水年華》最經典的詮釋。文化,藝術,法國沙龍,意識流…這些都沒錯。不過這個4000多頁,200多萬字的作品,因為開創了許多文學創作的先河,紀錄的時代背景太有價值,這些成就太閃耀而總讓人忘記了它的故事。而其實《追憶似水年華》有個好貼近生活的故事。
19世紀的文化,藝術,法國沙龍,意識流與大部分人的生活是無涉的。然而《追憶似水年華》的確是經典,不是因為它提及了這麼多文化概念,而是它關切了一個古今中外,人類永遠不會厭倦的主題。
愛情。是這個故事的主題。

《追憶逝水年華 [第二卷]在少女花影下》是七卷當中唯一得過「龔固爾文學獎」的一卷。是意識流文學書寫中最重要的作品,也是紀錄19世紀法國上流社會,沙龍藝文最重要的紀錄。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,在《追憶逝水年華》裏有著像九把刀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那般的熱血的追女紀事,是亙古流傳的新鮮話題,是超越時空的共同體驗,更是讓讀者能夠認同而且會心一笑的珍貴書寫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